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孫蔚)近年來,房地產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傳統開發領域利潤率整體下滑,與此同時,物業行業萬億級的市場規模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12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發布了《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倡導物業企業更好地服務業主,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物業企業上市熱潮仍在升溫
2019年12家,2020年15家,近兩年,物業企業上市成為市場一道新的風景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目前累計新增15家物業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另有20余家企業在準備上市。截至目前,共有34家物業企業登陸港股、3家企業進入A股,這些上市物業企業大多數由規模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分拆而出。
據了解,這兩年物業管理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物業管理服務企業在政策支持、行業地位、市場規模、科技應用、多元化服務等領域均有所突破。
為什么資本市場如此青睞物業企業?億歐專欄分析師劉曠認為,其一,物業管理企業的輕資產模式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物管企業主要是提供服務,除了必要的設施和人員投入之外,不用投入過大的成本,也具有很高的靈活度,可以彈性應對不同的突發情況。其二,服務類行業的重要性凸顯。隨著服務類行業的興起,各個平臺都在想方設法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讓消費者享受到更為便捷的生活,而物管企業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在更貼近消費者生活的層面提供高質量服務。其三,物業管理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近幾年,人們對物業管理的重要程度有了一定認識,這也將會釋放更多的需求,進一步擴大整個行業的發展空間。
億翰智庫則分析認為,碧桂園、恒大、融創、金科等多家房企通過分拆物業管理板塊上市,一方面旨在拓寬融資渠道,優化企業杠桿;另一方面,從企業上市融資情況來看,非地產開發板塊更受資本市場青睞,估值更高,這一點從物業管理企業上市募集資金規??梢娨话?。例如,11月19日,融創中國旗下的物業板塊融創服務登陸港交所,募集資金超90億港元。
由物的管理向居民服務轉型
幾年前說起物業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人們的感受可能并不明顯。但是疫情之中,很多物業在疫情防控和管理上所展現的行動力,讓不少居民越來越感受到物業的重要性。
物業企業如何才能更好地為居民生活服務?這一新時期物業管理行業必須面對的新課題,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為了推進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居住社區服務短板,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生活服務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2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要求通過數據集成、應用集成和平臺集成等技術手段,推動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各類政務服務平臺、公用事業服務平臺相關資源、信息和流程的協同和共享。
在如何融合線上線下服務方面,《意見》明確表示,一是拓寬物業服務領域。鼓勵物業服務企業依托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發揮熟悉居民、服務半徑短、響應速度快等優勢,在做好物業基礎服務的同時,為家政服務、電子商務、居家養老、快遞代收等生活服務提供便利。發揮物業服務企業連接居住社區內外的橋梁作用,精準掌握居民消費需求,對接各類供給端,通過集中采購等方式,為居民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促進物業服務企業由物的管理向居民服務轉型升級。
二是對接各類商業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圈,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服務需求。連接居住社區周邊餐飲、購物、娛樂等商業網點,對接各類電子商務平臺,為居民提供定制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實現家政服務、維修保養、美容美發等生活服務一鍵預約、服務上門,豐富生活服務內容。通過在居住社區布設智能快遞柜、快件箱、無人售賣機等終端,發展智能零售。
三是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推進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城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對接,促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居住社區延伸,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對接房屋網簽備案、住房公積金、住房保障、城市管理、醫保、行政審批、公安等政務服務平臺,為政務服務下沉到居住社區提供支撐。對接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醫療、教育等公用事業服務平臺,為居民提供生活繳費、在線預約等便民服務。鼓勵物業服務企業線下“代跑腿”“接力辦”,助力實現公共服務線上“一屏辦”“指尖辦”。
四是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為支撐,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通過線上預約,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保潔、送藥等生活服務。對接醫療醫保服務平臺,提供醫療資源查詢、在線預約掛號、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醫保信息查詢、醫療費用報銷等醫療醫保服務。加強動態監測,為居家養老提供安全值守、定期尋訪、疾病預防、精神慰藉等服務,降低老年人意外風險。
搭建智能化物管服務平臺
事實上,“智慧物業”在近年來已逐步成為物管服務的新發展方向。“科技賦能,便于建立以智慧社區管理為基礎單元,以智慧城市建設管理為目標的系統性工程。通過數據采集、管理、分析和利用,有助于城市管理層對城市進行更好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云祥說道。
在推進物業管理智能化方面,《意見》提出,要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對消防、燃氣、變壓器、電梯、水泵、窨井蓋等設施設備設置合理報警閾值,動態監測預警情況,有效識別安全隱患,及時防范化解相關風險。監測分析設施設備運行高峰期和低谷期情況,科學合理制定設備運行時間表,加強節能、節水、節電控制,有效降低能耗。
在車輛管理方面,要加強車輛出入、通行、停放管理,增設無人值守設備,實現掃碼繳費、無感支付,減少管理人員,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車輛通行效率。統籌車位資源,實現車位智能化管理,提高車位使用率。完善新能源車輛充電設施,方便綠色出行。實時監控車輛和道閘、充電樁等相關設施設備運行情況,保障車輛行駛和停放安全。
在推動智能安防系統建設方面,要建立完善智慧安防小區,為居民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完善出入口智能化設施設備,為居民通行提供安全、快捷服務。根據居民需要,為兒童、獨居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必要幫助。加強對高空拋物、私搭亂建、侵占綠地等危害公共環境和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分析,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履行安防管理職責。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