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任震宇)12月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在京召開“長租公寓經營模式消費者保護相關法律問題”專題研討會,圍繞長租公寓經營模式中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涉及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交流研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和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北京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同志,中消協專家委員會有關專家和律師團律師、消費者代表,以及有關媒體參加了會議。
與會專家、律師首先重點對長租公寓經營模式中各方法律關系進行了探討。目前長租公寓經營模式中涉及多方主體,一般至少包括房東、長租公寓經營者和租客三方,有租金貸的情況下還包含第四方金融機構。各方主體之間多個合同嵌套在一起,法律關系較為復雜。
針對當前長租公寓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專家認為,一是要以整體性思維審視和考量面臨的問題和困境,處理問題時應注意平衡各方主體間的合法利益;二是應以穿透式思維分析和研判各方法律關系本質,不被合同名稱和條款表述所約束,有利于實現實質公平,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三是應關注合同動態性給消費者帶來的風險,可強化合同示范文本對相關權利義務的界定作用;四是應加強商業模式的動態監管,利用信息共享機制對于經營主體市場準入、信息變更、財務狀況等進行多維度聯合監管,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同時,對于當前以“互聯網+”為特征的經營模式創新,專家建議一是要加強前瞻性的風險評估和預判;二是應構建多方參與的系統、協調的監管體系;三是應當強化相關資金監管,以防范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四是應當積極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五是不斷提升消費者自我保護和風險防范意識。
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朱劍橋在會議總結時指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創造良好消費環境的核心,希望研討成果能為此類問題中與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最密切的法律關系的判別提供有益參考。他認為,通過深入研討,針對當前長租公寓經營模式,會議在以下幾個方面達成了共識:一是促成長與強監管并重,當前應當更加突出強監管。長租公寓滿足了部分現實需求,但其存在的問題相繼呈現,只有把規范挺在前面,才能促進長租公寓行業更加持續健康的發展。二是制度構建與制度實施并重,當前應當更加突出制度實施和落地。對此類新型經營模式和業態,在加強規范制度構建的同時,更應充分利用好現有法律,把涉及消費者保護的立法意圖、法律原則、一般規定在新經營模式中理解和適用到位。三是多方整體權衡與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并重,當前應該更加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長租公寓經營模式主體多元,各方利益不能偏廢,但同時要突出強調保護消費者的利益,資本支持下的互聯網經營創新帶來的風險不應轉嫁給消費者承擔。如果消費者合法權益未得到有效維護,將會傷害“促發展”的根本。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